书包小说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20頁(第1页)

皇孫們入內之後先向師傅行禮,姚廣孝不肯受,微微側立於桌前,於是皇孫們即向座位一揖,以師傅之禮相敬。

「皇孫們六歲而入學。」咸寧公主小聲說道,若微點了點頭。

聽湘汀說過,皇孫們讀書前,還要由皇上親自下令先舉行鄭重的儀式,然後才能開讀。這就是入閣,朱瞻基入閣就學之初,朱棣便為他選任了一批頗有才學的高級官員,其中便以「靖難」功臣、太子少師姚廣孝為。

而讀書的方式、方法也很講究,最初是講官講一句,皇孫們跟著照讀一句,或五遍,或十遍,讀重於講。

十歲之後,便注重辯學。

老師會像給學生留作業一樣,挑選一些政治問題讓皇孫們處理,或是口頭裁決,或是筆答,以此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相連,活學活用。

今日辨學的題目就看似簡單實則內涵深遠,即是:儒學之要義。

與皇長孫朱瞻基一同在東宮書房讀書的是四位年長的皇孫,除了朱瞻基以外,還有同母弟弟二皇孫朱瞻墉,太子側妃郭氏所出的三皇孫朱瞻塏,太子侍姬李選侍所出的四皇孫朱瞻埈。

題目一出,二皇孫朱瞻墉與三皇孫瞻塏當下便奮筆疾書,四皇孫朱瞻埈則低頭深思。若微抬眼向里望去,只看到朱瞻基稍加思索片刻,即低頭執筆,這才略略安心。自入宮那天起,不知不覺,便將自己與他的一舉一動連在了一起。

稍後,各人將答案呈至太子少傅姚廣孝面前。他展卷一一閱覽,從他的臉上看不出情緒。片刻之後,他才重將目光投向殿內的諸子。

他的目光最後投向了左側第二排的瞻墉,「將你的文章念給大家聽聽!」

「是!」瞻墉起身答道:「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,瞻墉認為,唯『君子』是為第一要義,因為它簡單明確,就是通過樹人,以達到世事的平和。論語中說道,君子有五仁:恭,寬,信,敏,惠。而君子的成功還要有:仁、知、永,仁是剛剛提及的五仁,知是知識,見識,領悟,經驗等,永是勇敢,永恆,堅持。所以,瞻墉認為儒學精髓是,樹人作君子,而仁就是作君子的要義。」

姚廣孝不置可否,又問道:「你認為儒學精義與王道的關係呢?」

若微暗暗偷笑,原來這才是朱棣將他派作太子少傅,督學皇孫們的真正目的。

瞻墉想了想,才回答:「孔子儒學中的『以和為貴、天人合一』,『以德施政』和『禮下庶人』均是最高的治國思想境界,仁就是王道!」

這樣的話似乎有些道理,又似乎過於狹隘地只理解了字面的意思,若微搖了搖頭,默默一聲嘆息。

想不到,就是這樣一聲幾乎不可聞的輕嘆,讓她險些現了原形。

「誰在嘆息?看來有人對越郡王的話並不贊同!」姚廣孝目光如炬,向窗邊射來。

若微手心裡全是汗,一陣心慌,就在這時,坐在窗下的瞻基站起身,只見他緩緩答道:「墉弟所說的確實極有道理,如果為君子,做到五仁,做到知、永,即為圓滿。可是如果為君,以此為王道,則有些偏頗!」

「為何?」一個清冷的聲音突然響起。

站在窗外的若微不禁吃了一驚,這句話顯然不是姚廣孝問出的,也不是一臉不服氣的瞻墉問出來的,而是從門口進來的一個中年男子,俊朗的五官,帶著與生俱來的一種霸氣,深幽的眼神暴露了他的睿智和野心,舉手投足間英氣勃發又似乎有些孤獨和冷傲。

此人是誰呢?看起來居然有幾分眼熟,來不及細想,只聽瞻基不慌不忙地說到:「王叔一定聽過論語中的『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;君子懷德,小人懷土;君子懷刑,小人懷惠;君子求諸已,小人求諸人』吧?」

「是二皇兄。」咸寧公主湊天若微二邊,壓低聲音說道。

二皇兄?就是漢王了,若微點了點頭。只是,天啊,若微想起來了,他分明是在登州驛館時每到夜深人靜,以笛音與福姬姐姐的玉簫相和的那個人。

真是佛要金裝,人要衣裝。

當日他一身青袍素服,看起來還以為是隨行的護衛,想不到,他竟然會是當今天子的二皇子,手握重兵,在靖難之戰中歷下赫赫戰功的漢王朱高煦?

那麼,他與她的知音相和,是出自單純的欣賞還是?

若微完全傻掉了,咸寧公主輕輕捅了捅她。她這才收回思緒,細細聆聽室內的辯學。

「本王六歲的時候就知道,其意思就是說君子胸懷坦蕩寬大,小人心地陰森恐怖;君子注重道義,小人只講效益;君子遵章守紀,小人只求實惠;君子承擔責任,小人推卸責任。對吧?」漢王低下頭,看著瞻基,一臉的驕傲又有些刻意的戲謔。

姚廣孝則站立一旁,笑看著他們對答。

「叔王說的極是,只是叔王可曾想過,那小人是從何處來的?為何會有小人?小人與君子有如此大的差異,那麼當君子遇到小人時,該如何是好呢?為王者又該如何調和?如何權衡?」看著漸漸落入圈套中的漢王,若微心中不由暗笑,一生殺伐無數,以武力幫助朱棣奪取皇權的漢王一心一意想取太子之位代之,太子懦弱多病,不足為懼,可是偏偏出了一個賢名遠播的皇長孫,雖然只是長孫,但是近年來似乎朱棣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栽培他上,有意要立其為皇太孫呢。

Tips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(.&1t;)

&1t;: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