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包小说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101节(第1页)

庾冰出京,任荆、江、司、雍、益、梁六州都督兼江州刺史,充当庾翼的后盾。

别以为庾冰赚了便宜,实际上,他为支持弟弟北伐可谓下足了血本。这六州都督的名头虽响,但除了江州外,其他州原先都是庾翼的。对庾氏兄弟而言,这几州的兵权无非是从左手倒腾到右手,而庾翼则转任征讨大都督(战争时期临时统帅),他违抗诏命本就理亏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

庾翼在襄阳调配各军部署,庾冰在江州整顿军备,如此足足用了大半年,眼看北伐在即了。

不是意外的意外

虽然朝廷里仍有反对北伐的声音存在,但如果不出意外,无论谁都拦不住庾翼了。这话反过来可以这么说,只要有意外,还是能拦住庾翼的。

究竟什么意外能阻止北伐?答案是国丧。按照礼制,皇帝、皇后、太上皇、太后死称为国丧,国丧期间禁止对外用兵。

何充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危险的念头:要是皇帝驾崩就好了。何充跟皇帝司马岳的关系怎么样?可以肯定地说,绝对好不了。司马岳本就是庾冰拥立的,为此,何充还跟庾冰闹得很不愉快,等司马岳一继位,何充撂了句狠话,转脸拍屁股走人。不用想,就算没庾翼北伐这事,何充也恨不得司马岳赶紧死。

公元344年10月7日,中书令褚裒不知是不是嗅出了什么苗头,突然提出要辞职。朝廷只好派褚裒出任徐兖都督兼兖州刺史。

褚裒步出建邺城外,倒吸一口凉气。他心道:总算躲开了这个是非之地,后面的事,自己可真是担待不起啊……

一个月后,11月15日,司马岳突发急病,匆匆册立不足周岁的司马聃(dān)为皇太子。

才过三天,到11月18日,司马岳驾崩,年仅二十三,谥号“康帝”。

国丧降临。

庾翼不得不终止北伐计划。

司马岳到底是不是被何充谋杀的?这事死无对证,永远无法查明。

再说东晋的第五代皇帝——司马聃一边吃着奶,一边被抱上皇位。两年前,何充就想立个婴儿当皇帝,无奈遭到庾冰阻挠未遂,而今庾冰一走,再没人跟他争,他总算如愿以偿了。司马聃继位后,何充辅政,褚蒜子晋升皇太后。

要说这位何充,他面子功夫做得绝对是无懈可击。

当初司马衍继位时想任命何充为尚书令。何充言道:“尚书台内外权力应彼此平衡,臣已经任录尚书事,不适宜再做尚书令。”朝廷同意,转任何充做了中书令。

司马聃刚一即位,朝廷让何充做中书监。何充又说:“臣已任录尚书事,不能既管尚书省又管中书省。”于是,他坚决辞掉了中书监,转任侍中。

何充的政绩到底如何?用两个字形容,那就是务实。一次,几个朋友约上高僧竺法深来找何充清谈,但何充只顾埋头工作,全不搭理他们。朋友言道:“你看看,竺法深都来了,就是希望跟你一起清谈,你怎么还干这些俗务?”何充回道:“要是我不处理俗务,你们哪有工夫清谈?”

对于历史人物,我们通常很难简单地评价其忠奸善恶。有些人心狠手辣,但干的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;有些人心地善良,临到死却没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。他们的所作所为,往往私心中夹杂着道义,道义背后又暗藏私心,而他们私底下那些利益牵绊和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,其中的是是非非,又哪里是一两句话能解释得清的?

不管怎么说,何充给人印象极好,他在史书中的评价也是颇高的。

再说抢在皇帝死前跑出建邺的皇太后褚蒜子的爸爸褚裒。朝廷想让他入朝辅政,褚裒死活不敢回来。他到底怕什么呢?或许,他是怕夹在庾氏兄弟与何充之间进退两难,也或许是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秘密,怕被杀人灭口吧。

庾冰当初费尽周折拥立的司马岳暴毙,何充趁他不在建邺,立了个不满周岁的婴儿当皇帝。要说庾氏兄弟为北伐可谓付出了极惨重的代价。那么说,庾氏兄弟北伐到底是对是错?何充等朝臣阻止北伐又到底是对是错?毫无疑问,如果北伐胜了,庾氏兄弟是功臣,何充是罪臣;如果北伐败了,庾氏兄弟是罪臣,何充是功臣。但是,历史是没有如果的。

没过俩月,手握六州兵权兼江州政权的庾冰忧愤而死。

半年后,公元345年夏,征讨大都督庾翼壮志未酬,也病死了。庾氏兄弟北伐的对错再无人能论断。

庾氏跟王氏斗了那么久,好不容易把王氏斗垮,如今,随着庾氏兄弟挨个死去,多年积累的权势顷刻间灰飞烟灭。

逆水行舟

公元345年初秋,一艘小舟溯长江而上,正朝着荆州的方向行驶。

船头上昂首立着一个人。这人三十来岁,相貌很有特点。他瞳孔隐隐透着紫光,胡须根根硬挺,宛如嘴边插满了钢针,只看一眼都会觉得扎手。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脸上长的七颗痣,小时候常有人以此取笑,他总一本正经地回道:“这七颗痣可不是随便长的,你仔细看看,像不像北斗七星?”旁人认真观瞧,果真有那么点意思。

不过,这些特点组合在一起并不别扭,相反透着一股雄伟英气,再加上他五官匀称,更显得颜值颇高。

这人姓桓名温,提起这名字,还有一段典故。

他刚一落生,还未来得及取名时,恰巧温峤造访。温峤看着襁褓中的婴儿连连称赞:“这孩子骨骼英奇,哭声雄壮,将来必有一番作为!”

家人见孩子得到温大名士夸奖,都很高兴,故用温峤的姓为他命名。

桓氏是个日趋没落的家族,而且,近一个世纪以来,桓氏族人心里头始终有个疙瘩。但凡旁人问及他们的先祖,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地答道:“祖上无名,也没留下什么事迹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